关于同样名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的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请见「亚历山大·格雷厄姆」。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證。 (2013年2月1日)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若此條目仍有爭議及准确度欠佳,會被提出存廢討論。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10月2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贝尔照,1914–19年间摄出生(1847-03-03)1847年3月3日 英國苏格兰爱丁堡逝世1922年8月2日(1922歲—08—02)(75歲)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美山庄园(英语:Beinn Bhreagh, Nova Scotia)死因糖尿病[1]国籍 英国(1847-1922) 加拿大(1870-1882) 美国(1882-1922)母校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职业科学家 工程师教授配偶玛贝尔·赫巴德(英语:Mabel Gardiner Hubbard)(1877年结婚—1922年结束)父母亚历山大·梅尔维尔·贝尔奖项1902 阿尔伯特奖章(英语:Albert Medal (Royal Society of Arts))1907 约翰·弗里茨奖章1912 艾略特·克雷松奖章签名
图中为亚历山大所发明的 HD-4水翼船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英語: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蘇格蘭出身的發明家及企业家。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与安东尼奥·梅乌奇、伊莱沙·格雷一同被认为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创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同時也是國家地理學會的創辦人之一與第二任主席。
简历[编辑]
1847年3月3日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出生於蘇格蘭爱丁堡。
1870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后到美国。18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
贝尔本人是一个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贝尔的父亲、祖父、兄弟的工作都与演说术和发声法有关,他的母亲和妻子是聋人,这一切都深刻影响着贝尔一生的工作。他对听力和语言的研究,进一步引导他发明实验听力设备,此设备最终使贝尔在1876年被授予第一个针对电话的美国专利。在他之前,德国人菲利普·雷斯曾发明过一台电话机,但其传声效果极差,实际上无法使用。1876年3月10日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
贝尔认为他最有名的发明會打扰他的科学工作,因此拒绝在他的工作室中装电话。此外贝尔还发明了一台测量听力的仪器,一台可用来发现人体内金属的仪器以及其它一些发明创造。
贝尔拥有电话的发明专利,但是有人也指出,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東尼奧·穆齊才是电话的发明者。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269號決議確認安東尼奧·穆齊為電話的發明人。但加拿大国会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除了發明電話,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還發明了載人的巨型風箏,为加拿大海军发明了用于在二战时与德国U型潛艇抗衡的水翼船,改良了留聲機。许多其他的发明在贝尔晚年生活中留下记号,包括在光通信、水翼船及航空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1922年8月2日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逝世於加拿大巴德克。
商业[编辑]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与他在金融界的两位朋友一起于1877年7月9日创建貝爾電話公司。并且于1881年被AT&T公司收购,为负责其公司长途通信。
貝爾的聲音重現[编辑]
貝爾在1885年錄下的聲音
貝爾在1885年4月15日,在一次實驗中把自己說話的聲音錄在一張紙音盤上,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張用聲音簽名的音盤。此紙音盤長時間被保存在史密森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直到科學家以最新的資訊科技,在無需破壞脆弱音盤下而重現錄音。2013年4月,在跨越了130年後,外界終於可以聽到貝爾的原音,在公布的錄音中可以聽到貝爾以濃重蘇格蘭腔調數著連串數字,並在最後以:「聽聽我的聲音。──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結束了這段傳奇錄音。[2][3]
參考資料[编辑]
^ Gray, Charlotte. Reluctant Genius: The Passionate Life and Inventive Mind of Alexander Graham Bell. New York: Arcade. 2006: 419. ISBN 1-55970-809-3.
^ YouTube上的首次聽見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聲音
^ YouTube上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聲音,大約在1885年所錄製
http://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lexander-Graham-Be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语录上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语录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英文维基文库中的《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條目:Bell, Alexander Graham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Institute at Cape Breton University
Bell Telephone Memori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ntford, Ontario
Bell Homestead National Historic 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ntford, Ontario
Alexander Graham Be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of Canad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ddeck, Nova Scotia
Alexander Graham Bell Family Papers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Biography at the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ca profile: Alexander Graham Be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Find a Grave上的Alexander Graham Bell
Alexander Graham Bell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Alexander Graham Bell's notebooks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专利[编辑]
U.S. patent images in TIFF format
美國專利第161,739号 Improvement in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Electric Telegraphs, filed March 1875, issued April 1875 (multiplexing signals on a single wire)
美國專利第174,465号 Improvement in Telegraphy, filed February 14, 1876, issued March 7, 1876 (Bell's first telephone patent)
美國專利第178,399号 Improvement in Telephonic Telegraph Receivers, filed April 1876, issued June 1876
美國專利第181,553号 Improvement in Generating Electric Currents (using rotating permanent magnets), filed August 1876, issued August 1876
美國專利第186,787号 Electric Telegraphy (permanent magnet receiver), filed January 15, 1877, issued January 30, 1877
美國專利第235,199号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and Communicating, called Photophone, filed August 1880, issued December 1880
美國專利第757,012号 Aerial Vehicle, filed June 1903, issued April 1904
多媒体[编辑]
Alexander Graham Be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Biography Channel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he Story of Alexander Graham Bell(1939)》的资料(英文)
Alexander Graham Bell portrayed by John Bach. The Sound and the Silence (Television production). Canada, New Zealand, Ireland: Atlantis Films. 1992.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he Animated Hero Classics: Alexander Graham Bell(1995)》的资料(英文)
Gray, Charlotte. We Had No Idea What Alexander Graham Bell Sounded Like. Until Now. Smithsonian Magazine. May 2013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Shaping The Future, from the Heritage Minutes and Radio Minutes collection at HistoricaCanada.ca (1:31 audio drama, Adobe Flash required)
非营利組織職務
前任者:加德納·格林·赫巴德
國家地理學會主席1897–1904
繼任者:威廉·若望·密可吉(英语:William John McGee)
查论编休斯奖章获得者1900年代
1902年:约瑟夫·汤姆孙
1903年:约翰·威廉·希托夫
1904年:约瑟夫·斯万
1905年:奥古斯托·里吉
1906年:赫莎·艾尔顿
1907年:欧内斯特·霍华德·格里菲斯(英语:Ernest Howard Griffiths)
1908年:欧根·戈尔德斯坦
1909年:理查德·格莱兹布鲁克(英语:Richard Glazebrook)
1910年代
1910年:约翰·弗莱明
1911年: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
1912年:威廉·达德尔
1913年: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1914年:约翰·西利·汤森(英语:John Sealy Townsend)
1915年:保罗·朗之万
1916年:伊莱休·汤姆森(英语:Elihu Thomson)
1917年:查尔斯·巴克拉
1918年:歐文·朗繆爾
1919年:查尔斯·克利(英语:Charles Chree)
1920年代
1920年:欧文·理查森
1921年:尼尔斯·玻尔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
1923年:罗伯特·密立根
1924年:未颁发
1925年:弗兰克·爱德华·史密斯(英语:Frank Edward Smith)
1926年:亨利·杰克逊
1927年:威廉·柯立芝(英语:William D. Coolidge)
1928年:德布罗意
1929年:汉斯·盖革
1930年代
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拉曼
1931年: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
1933年:爱德华·阿普尔顿
1934年:曼内·西格巴恩
1935年:克林顿·戴维孙
1936年:瓦尔特·朔特基
1937年:欧内斯特·劳伦斯
1938年:约翰·科克罗夫特
欧内斯特·沃尔顿
1939年:乔治·汤姆孙
1940年代
1940年:阿瑟·康普顿
1941年:内维尔·莫特
1942年:恩里科·费米
1943年:马库斯·奥利芬特(英语:Mark Oliphant)
1944年:乔治·芬奇(英语:George Finch (chemist))
1945年:巴西尔·舍恩兰(英语:Basil Schonland)
1946年:约翰·兰德尔
1947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1948年:罗伯特·沃森-瓦特
1949年:塞西尔·鲍威尔
1950年代
1950年:马克斯·玻恩
1951年:汉斯·克喇末
1952年:菲利普·迪(英语:Philip Dee)
1953年:爱德华·布拉德(英语:Edward Bullard)
1954年:马丁·赖尔
1955年:哈里·马西(英语:Harrie Massey)
1956年:弗雷德里克·林德曼
1957年:约瑟夫·普劳德曼(英语:Joseph Proudman)
1958年:爱德华·安德拉德
1959年:布赖恩·皮帕德(英语:Brian Pippard)
1960年代
1960年:约瑟夫·波西(英语:Joseph Pawsey)
1961年:阿兰·科特雷尔(英语:Alan Cottrell)
1962年:布雷比斯·布利尼(英语:Brebis Bleaney)
1963年: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英语:Frederic Calland Williams)
1964年:阿卜杜勒·萨拉姆
1965年:丹尼斯·威尔金森
1966年:尼古拉斯·克默尔
1967年:库尔特·门德尔松(英语:Kurt Mendelssohn)
1968年:弗里曼·戴森
1969年:尼古拉斯·屈尔蒂(英语:Nicholas Kurti)
1970年代
1970年:戴维·贝茨(英语:David Bates (physicist))
1971年:罗伯特·汉伯里·布朗(英语:Robert Hanbury Brown)
1972年:布赖恩·约瑟夫森
1973年:彼得·B·赫希
1974年:彼得·福勒(英语:Peter Fowler (physicist))
1975年:理查德·达利兹
1976年:史蒂芬·霍金
1977年:安东尼·休伊什
1978年:威廉·科克伦(英语:William Cochran (physicist))
1979年:罗伯特·威廉姆斯(英语:Robert Williams (chemist))
1980年代
1980年:弗朗西斯·法利(英语:Francis Farley)
1981年:彼得·希格斯 和 汤姆·基博尔
1982年:德拉蒙德·马修斯
弗雷德里克·瓦因
1983年:约翰·沃德(英语:John Clive Ward)
1984年:罗伊·克尔
1985年:托尼·斯克姆(英语:Tony Skyrme)
1986年:迈克尔·沃尔夫森(英语:Michael Woolfson)
1987年:迈克尔·佩珀
1988年:阿奇博尔德·豪伊(英语:Archibald Howie)
M·J·惠兰(英语:Michael Whelan (scientist))
1989年:约翰·贝尔
1990年代
1990年:托马斯·乔治·考林(英语:Thomas Cowling)
1991年:菲利普·穆恩(英语:Philip Burton Moon)
1992年:M·J·锡顿
1993年:乔治·伊萨克(英语:George Isaak)
1994年:罗伯特·G·钱伯斯(英语:Robert G. Chambers)
1995年:大卫·休恩伯格(英语:David Shoenberg)
1996年:阿米安·白金汉(英语:Amyand Buckingham)
1997年:安德鲁·理查德·朗(英语:Andrew Lang (physicist))
1998年:雷蒙德·海德(英语:Raymond Hide)
1999年:亚历山大·博克森伯格(英语:Alexander Boksenberg)
2000年代
2000年:钦塔马尼·拉奥(英语:C. N. R. Rao)
2001年:约翰·佩西卡(英语:John Pethica)
2002年:亚历山大·达尔加诺
2003年:彼得·爱德华兹(英语:Peter Edwards (chemist))
2004年:约翰·克拉克 (物理学家)(英语:John Clarke (physicist))
2005年:基思·莫法特
2006年:迈克尔·约瑟夫·凯利(英语:Michael Kelly (physicist))
2007年:阿图尔·埃克特(英语:Artur Ekert)
2008年:米歇尔·多尔蒂
2009年:未颁发
2010年代
2010年:安德烈·海姆
2011年:马修·罗塞因斯基
2013年:亨宁·西林豪斯(英语:Henning Sirringhaus)
2015年:乔治·埃夫斯塔希欧
2017年:彼得·布鲁斯(英语:Peter Bruce)
2019年:詹姆斯·罗伯特·杜兰特(英语:James Robert Durrant)
2020年代
2020年:克莱尔·格瑞(英语:Clare Grey)
2021年:约翰·欧文
2022年:赛福·伊斯兰(英语:Saiful Islam (professor))
Category:休斯奖章获得者
查论编IEEE愛迪生獎章获得者1909–1925
伊萊休·湯姆森(英语:Elihu Thomson) (1909)
法蘭克·J·史伯格 (1910)
喬治·威斯汀豪斯 (1911)
威廉·史坦雷 (1912)
查理·布拉什(英语:Charles F. Brush) (1913)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1914)
尼古拉·特斯拉 (1916)
约翰·卡蒂 (1917)
本傑明·拉米(英语:Benjamin G. Lamme) (1918)
威廉·勒羅伊·埃米特(英语:William Le Roy Emmet) (1919)
米海洛·卜平 (1920)
卡明斯·切斯尼(英语:Cummings C. Chesney) (1921)
罗伯特·密立根 (1922)
約翰·利布(英语:John W. Lieb) (1923)
約翰·怀特·豪厄尔(英语:John White Howell) (1924)
哈里斯·賴安(英语:Harris J. Ryan) (1925)
完整名單
1909–1925
1926–1950
1951–1975
1976–2000
2001年至今
查论编美国伟人名人堂
约翰·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
珍·亞當斯
路易·阿加西
苏珊·安东尼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乔治·班克罗夫特
克拉拉·巴頓
亨利·沃德·比徹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丹尼爾·布恩
埃德溫·布斯
路易斯·布蘭代斯
菲利普斯·布魯克斯
威廉·庫倫·布萊恩特
路德·伯班克
安德鲁·卡内基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埃勒里·钱宁
魯弗斯·喬特
亨利·克莱
格罗弗·克利夫兰
詹姆斯·菲尼莫尔·库珀
彼德·庫珀
夏洛特·庫什曼
詹姆斯·布坎南·伊兹
托马斯·爱迪生
喬納森·愛德華茲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戴维·法拉格特
史蒂芬·福斯特
班哲文·富蘭克林
罗伯特·富尔顿
乔赛亚·威拉德·吉布斯
威廉·戈爾加斯
尤利西斯·格兰特
亞薩·格雷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纳撒尼尔·霍桑
約瑟·亨利
帕特里克·亨利
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馬克·霍普金斯
埃利亞斯·豪
華盛頓·歐文
安德鲁·杰克逊
湯瑪斯·傑克森
托马斯·杰斐逊
约翰·保罗·琼斯
詹姆斯·肯特
西德尼·拉尼爾
羅伯特·李
亚伯拉罕·林肯
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
詹姆斯·羅素·洛厄爾
瑪麗·梅森·萊昂
爱德华·麦克道威尔
詹姆斯·麦迪逊
贺拉斯·曼
约翰·马歇尔
馬修·方丹·莫里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瑪麗亞·米切爾
詹姆斯·门罗
塞缪尔·摩尔斯
威廉·莫顿
约翰·莫特利
西蒙·紐康
托马斯·潘恩
愛麗絲·弗里曼·帕爾默
弗朗西斯·帕克曼
乔治·皮博迪
威廉·佩恩
艾德加·愛倫·坡
華特·里德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
奧古斯都·聖高登斯
威廉·特库姆塞·舍曼
約翰·菲利普·蘇沙
約瑟夫·斯多利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
吉尔伯特·斯图尔特
西爾瓦努斯·塞耶
亨利·戴维·梭罗
马克·吐温
莉蓮·沃德
布克·華盛頓
乔治·华盛顿
丹尼尔·韦伯斯特
乔治·威斯汀豪斯
詹姆斯·惠斯勒
沃尔特·惠特曼
伊莱·惠特尼
約翰·格林里夫·惠蒂埃
艾瑪·威拉德
法蘭西斯·威拉德
罗杰·威廉姆斯
伍德罗·威尔逊
奧維爾·萊特
威爾伯·萊特
查论编电信电信历史(英语:Hi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
信标
广播(英语:History of broadcasting)
电缆保护系统(英语:Cable protection system)
有线电视
通信卫星
计算机网络
数据压缩
音频(英语:Audio coding format)
DCT
图像
视频(英语:Video coding format)
数字媒体
互联网视频(英语:Internet video)
影片分享網站
社群媒體
流媒体
鼓(英语:Drums in communication)
埃德霍姆定律(英语:Edholm's law)
电报
传真
回光信号器(英语:Heliograph)
液压电报机(英语:Hydraulic telegraph)
信息时代
資訊革命
互联网
大眾媒體
手机(英语:History of mobile phones)
智能手机
光通訊
光电报
傳呼機
光音机(英语:Photophone)
预付费手机(英语:History of prepaid mobile phones)
电台(英语:History of radio)
无线电话
卫星通讯
旗語
半导体
器件
MOSEFT
晶体管(英语:History of the transistor)
烽火
电信(英语:Hi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
电报传真机(英语:Telautograph)
电传
电传打字机
电话
电话案
电视
数字电视
网络电视
海底電纜
视频电话(英语:History of videotelephony)
口哨语(英语:Whistled language)
无线革命
先驱人物
纳西尔·艾哈迈德(英语:Nasir Ahmed (engineer))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
默罕穆德·阿塔拉(英语:Mohamed M. Atalla)
约翰·罗杰·贝尔德
保羅·巴蘭
约翰·巴丁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蒂姆·伯纳斯-李
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
沃尔特·布拉顿
文頓·瑟夫
克洛德·沙普
约根·达拉勒(英语:Yogen K Dalal)
唐纳德·戴维斯(英语:Donald Davies)
李·德富雷斯特
費羅·法恩斯沃斯
范信達
以利沙·格雷
奧利弗·黑維塞
埃尔纳·施奈德·胡佛(英语:Erna Schneider Hoover)
哈罗德·霍普金斯(英语:Harold Hopkins (physicist))
互联网先驱列表(英语:List of Internet pioneers)
罗伯特·卡恩
姜大元(英语:Dawon Kahng)
高錕
纳林德·辛格·卡帕尼(英语:Narinder Singh Kapany)
海蒂·拉玛
因诺琴佐·曼泽蒂(英语:Innocenzo Manzetti)
古列尔莫·马可尼
罗伯特·梅特卡夫
安東尼奧·穆齊
西澤潤一
拉迪亚·佩尔曼(英语:Radia Perlman)
亚历山大·波波夫
约翰·菲利普·赖斯
克劳德·香农
亨利·萨顿(英语:Henry Sutton (inventor))
尼古拉·特斯拉
卡米耶·蒂索(英语:Camille Tissot)
阿尔弗雷德·韦尔
查爾斯·惠斯通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
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光纖通訊
光纤
自由空間光通信
分子通信(英语:Molecular communication)
无线电波
無線通訊
传输线
数据线路(英语: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电信线路(英语:Telecommunication circuit)
网络拓扑与交换
带宽
通信鏈路
节点
终端(英语: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
交换器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电信交换
多路复用
空分多址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偏振分多路复用(英语:Polarization-division multiplexing)
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英语: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
分碼多重進接
概念
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
数据传输
儲存與轉發(英语:Store and forward)
通訊裝置
电信网络
ARPANET
BITNET
蜂窝网络
CYCLADES(英语:CYCLADES)
以太网
FidoNet
互联网
二代互联网(英语:Internet2)
ISDN
局域网
移动通讯
下一代网络
NPL网络(英语:NPL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
電台網
电视网
电传机(英语:Telex)
广域网
无线网络
万维网
分类 · 概述(英语:Outline of telecommunication) · 主题 · 资源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ISNI
VIAF
WorldCat
各地
挪威
智利
西班牙
法国
BnF data
德国
意大利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捷克
澳大利亚
希腊
韩国
荷兰
波兰
葡萄牙
梵蒂冈
学术
CiNii
Leopoldina
Scopus
艺术家
MusicBrainz
艺术家联合名录
人物
德意志传记
Trove
其他
NARA
SNAC
IdRef